从1+21到1+68,省中的“朋友圈”又添新成
信息来源: 时间:2018-06-26

在日前浙江省中医院医联体大会上,小编了解到一个信息:三年前,在我省率先成立的那个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医联体——浙江省中医院医联体——要扩容了,“朋友圈”由当初的“1+21”扩容到“1+68”。省中医院毛威院长风趣的说到,我们要由“121-起步走”的初级阶段,整齐地迈向“168-‘医’路发——一路携手,共同发展”的医联体发展新时代。

三年大两倍,这个“朋友圈”,局点了赞

据了解,自2015年成立浙江省中医院医联体以来,省中医院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医联体辐射范围扩大了将近三倍。通过这几年的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医联体建设经验。

在当天的医联体大会上,蔡利辉为“省中经验”点赞。他说,“省中医院与医联体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积极推进,对促进全省中医药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三年来,省中医院以“城市‘1+X’医联体”为基础,整合国内外资源,形成了由省中医院牵头,辐射以色列、海南、贵州、新疆以及省内各地市级、县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横向跨国、跨境、跨省,纵向到边、到底、到基层的紧密型医联体。

省中医联体建设经验分享

毛威院长认为,应该按照政府主导、双向选择、循序渐进、权责清晰的原则。“通俗来说,医联体建设其实好比‘菜单点菜’一样,对方正好需要,而我们又正好能够提供需求。”毛威院长说,关键要从合作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合作医院的不同情况和需求,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模式。

比如“省中·松阳模式”——由省中医院同时托管该县人民医院与中医院,统筹全县主要医疗资源,实行差异发展,共享相关医疗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几年来,两家医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比如“省中·安吉模式”——由省中医院和当地县政府共同出资1.1亿元,在安吉县中医院成立“浙北腔镜中心”和“浙北心脑血管病中心”,提升当地医院相关疾病的区域医疗中心地位,大大提升基层群众就诊满意度。

在专科医联体建设尝试上,毛威院长说,其实我们已经在大力推进,比如今年三月份开始,我们与嵊州市中医院进行了重点对接,通过重点专科合作的形式,定期派专家开展门诊、查房带教、手术演示、规范化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当地医院专科能力提升,效果立竿见影,快速实现当地患者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

此外,医院还探索了学科联合共建模式,如省中医院与浙江省康复医院共建相关学科病房,以团队长期进驻模式,全方位共享学科管理模式和技术,有效实现双方共赢发展。

通过“云平台”,“朋友圈”紧密相连

信息化时代,医联体各成员之间如何更好地“联”在一起?

浙江省中医院党委书记黄琦介绍,在医联体的建设当中,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省中医院“云平台”,让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开展紧密合作,推进双向转诊和各种检查网络直约。

黄琦说,有了“云平台”等高科技做支撑,医联体不仅在省内,在省外甚至国外也可顺利开展帮扶工作。通过远程协作、定期派驻(长短期结合)的形式,推进与协作医院互动。目前已对口支援贵州播州区中医院(原遵义县中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并与海南省中医院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随着“中国—以色列中医药中心”的建立,“云平台”辐射范围不仅在国内,更是延伸到了国外,成为更为开放、共享、国际化的平台。

黄琦教授介绍,借助“云平台”,省中医院的国医名师,中西医的学术团队、技术力量和多项新技术新项目,都可以通过云平台对外开放,进行学术交流和共享。

就在不久前,省中医院开展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徐志瑛教授的名老中医学术现场直播,直播连接了以色列、贵州、新疆及省内部分医联体成员单位共计11家参与,深受好评。

毛威院长说:2016年下半年起,省中医院启动了信息化改造升级工程,完善基于医院为中心的数据化建设。“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努力实现医联体各单位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让老百姓在不同的医院之间就诊信息实现共享。”

毛威表示:他有信心与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一起努力,把医联体建好、建成、建出实效,使之成为一个群众得实惠、成员得发展,政府支持、社会满意的高水平医联体,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一个高水平中医医院医联体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