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故事】叶圣雅:马里人民的呐喊,我一辈子难以忘怀
信息来源: 时间:2018-12-12

1984年,我在浙江省中医院已经工作10多年了,不算老医生,也不算小年轻了。这时候我省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医疗援非工作,我就积极地响应号召,要求加入到援非队伍中去。组织上也非常支持,给予了许多帮助,在祖国的关怀下,我们于7月份来到了马里。

当时,我被分配在一个靠近沙漠的小城——马尔格拉。这里真的很热,气温经常会飙升到40+度,但是我们照样经常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就在这种高温下开展治疗,进行手术。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那份友谊、那种跨越国界和种族的医患之情却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马里共和国,一个并不富裕的西非国家,124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家,1000万的人口。从19682月起,一支支浙江医疗队来到了这里,为当地医疗卫生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的医生创造了奇迹

1985年,马里官方最大的报纸《发展报》在显著的位置报道了一件事,马里电视台连续三天也在用法语和班马拉语反复报道这件事——那就是,叶圣雅在马尔格拉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法国拒诊,苏联拒绝,我感谢中国”

马里糖厂工人乌玛加比,九年来深受肺部疾病的折磨。此前,因疾病太严重,法国医疗队和苏联医疗队都拒绝为她手术,当地医生便推荐她找中国医疗队试一试。

于是她来到了远离首都的马尔格拉医院。叶圣雅医生接待了她,认真的问诊和检查后,他果断地做出了进行肺叶切除手术的决定。就在这非常简陋的条件和炎热的天气下,手术依然非常成功,乌玛加比不久后就康复出院了。出院时,乌玛加比深深地向中国医生表示感谢,也感谢中国的无私帮助!

这是马里首例成功的肺叶切除手术,顿时轰动了全国。马里各地的重病人纷纷赶来,连邻近国家的病人也来向叶圣雅求医。马尔格拉医院很快就“热闹非凡”。

了不起的中国医生,神奇的东方医学

60多岁的玛莱患甲状腺肿瘤已20多年。甲状腺肿瘤竟已经有病人的头那么大,病人平时走路看不到地上,只能仰着头,说话和呼吸都十分困难。肿瘤长期压迫气管,导致气管软化,手术过程很有可能气管塌陷,导致窒息。所以当地医生都不敢为她开刀。

叶圣雅看到这样的情况,很是担心。这里医疗条件只相当于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水平,病人年纪又这么大,万一有一个闪失怎么办?但是,病人实在是太痛苦了……复杂的思想斗争后,他还是决定来承担这个奉献。

 

“缺医少药,当地的这一情况艰难到大家难以想象”。

甚至连麻醉药品经常都不够,所幸与叶圣雅一起还有我院派出的麻醉医师吴亚玲。面对这一困难,中医针刺麻醉技术派上了大用场。吴亚玲发挥中医优势,利用针灸对患者进行了针刺麻醉。

灯下,柳叶刀与针灸一起共舞,三个小时后,这个一公斤多的大肿瘤,被成功的摘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仅两个星期,患者就轻松地走出了马尔格拉医院。

“中西合璧”的东方医学,为60多岁的玛莱解决了20多年来的痛苦。马里又一次轰动了,《发展报》刊登了《玛莱从巨大的甲状腺肿瘤中解脱出来》的报道。“叶圣雅-中国,中国-叶圣雅”,马里人民把国名和人名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两年的援非,一生的回忆

19847月至19868月这两年里,叶圣雅在马里主刀手术428例,其中肺叶切除、巨大甲状腺肿瘤、乳腺癌、胃癌等大手术就占了三分之一。马里总统亲自向他致谢,我国卫生部也发来贺电,向他颁发奖金。

当两年后医疗队将要回国时,成群的马里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守在路边喊着:“中国-叶圣雅,中国-叶圣雅……”

在马里给祖国带来了这么大的荣誉,叶圣雅将这些全部归功于祖国。他说“我能从一个农民的孩子,变成一个有机会为国家、为中非两国人民服务的医生,这一切都得感谢党的培养,和祖国母亲的支持”

为了吃到祖国的味道,同去援非的还有医院食堂的蒋长根师傅,他们一起在营地边上开垦种菜,周末大家都一起来帮忙耕种

叶圣雅送给后辈们的话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外科医生一定要奉献精神。上了手术台,就忘记了自己。此外,医生的真诚很重要,医生为患者好,愿意承担责任,患者会记住你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