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脱位当“扭伤”,手法复位显神效
信息来源: 时间:2013-04-05

   58岁的沈大伯,在清明节的晚上,双手扶着腰,一小步一小步地迈进了省中医院急诊室的大门。4天前,他在家中搬移家中的柜子时,不小心“扭”了下,当时只觉得有点腰酸,也没放在心上。昨天晚上,洗澡时发现不能弯腰,坐板凳也坐不住了。于是自己涂了云南白药喷雾剂治疗“扭伤”。哪知一天下来,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加不舒服了。在家人的陪同下,无奈地来了医院看急诊。

   当班的骨伤科的季卫锋博士,他简单地询问、检查之后,判断沈大伯并非“扭伤”,而是小关节脱位。在骨伤科的诊室里,沈大伯左侧身躺在诊疗床上,季博士俯身用力“咔”一下,然后右侧身,再“咔”一下,复位成功了!起身之后,沈大伯立马感觉疼痛明显缓解了。沈大伯连连称奇:“幸亏来了医院,幸亏遇到季博士,否则就要吃大苦头了。”

     季博士关照大伯并做了示范:“老年人搬重物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先下蹲再双手平稳地搬,切忌弯腰搬重物,起身动作不宜过快。而且,一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季博士向我们介绍:“关节脱位又叫脱臼,是指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腰椎小关节由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组成。关节面被透明软骨覆盖具有一小关节腔。当腰椎收到过大的垂直负荷应力或是腰椎过分旋转的剪力作用时,小关节腔内的负压增加,导致小关节的滑膜嵌顿到关节腔内,继而产生炎性渗出,椎旁小肌肉痉挛,疼痛也随之出现,如不能及时复位,可产生恶性循环,腰痛和腰肌痉挛相互影响,症状加重。”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筋出槽和骨错缝的范畴,腰椎小关节脱位即骨错缝,滑膜嵌顿即筋出槽,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该损伤的病理过程。手法复位就是恢复腰椎小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解除滑膜嵌顿。腰痛也自然消失了。

当然手法复位必须是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才能操作。而且时间越早,复位越容易,效果越好。

通讯员 王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