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实验室 |
编号:TCM-2009-178 负责人:宋康 |
依托单位:浙江省中医院 研究方向:病理 所在省:浙江 市:杭州 |
|
 简介: 浙江省中医院临床病理实验室为国家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实验室面积为:1000 m2。病理生理实验室近三年来总投资建设经费约500万元,目前设备总值45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设备8台。 近5年来实验室完成省自然基金项目3项,厅局级级项目12项;获省政府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获全国中医药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1项,厅局级奖12项;获发明专利1项,申报专利1项。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7项,厅局级课题16项。 实验室研究技术人员15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8名,本科3名、大专1名;技术人员中正高5名、副高2名、中级5名、初级3名。 实验室制订了管理制度38项、主要实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36项。实验室作为公共平台向院内院外开放,近五年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本科生10余人。 | |
|
主要实验技术: 1.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控作用的中药复方和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相关技术 2.常见呼吸、消化系统疾病(肝纤维化、肺纤维化、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功能性胃肠疾病、胃肠道肿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中医证型物质基础研究相关技术。 3.常见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和药理实验技术 4.常见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组织库和数据库的相关技术。 特色实验技术和对外服务项目 1、细胞培养:各种肿瘤细胞、人外周血或脐血单个核细胞(PBMC或CBMC)、恶性白血病和胃肠道肿瘤等原代细胞培养; 2、中药复方和有效活性成分体外有效作用剂量筛选和安全性评价; 3、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组织、细胞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蛋白磷酸化水平; 4、ELISA技术检测血清、细胞培养上清等样本的细胞因子、激酶等表达水平; 5、细胞凋亡TUNEL染色和Honchest荧光染色分析;   优势特色技术 1.本室自建立以来,研究方向明确,添置的设备、申报的课题、培养研究生的方向均围绕五个研究方向进行,11名专职研究人员均经过良好的专业培训。 2.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技术研究肝、肺纤维化、功能性胃肠病、胃肠道肿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侯本质和物质基础,探索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点,开发有效临床方药,并从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病理学等方面探讨中药疗效的作用机制。 3.所应用的实验手段先进,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⑴在肝、肺纤维化的研究中,本实验室建立了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纤维化、化学性肝、肺纤维化等多种动物模型,将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体外培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到传统中医药研究中。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肝、肺纤维化,并从脂质代谢、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因子网络、细胞信号转导、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角度探讨中药防治器官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环节。 ⑵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率先开展常规肺功能、运动肺功能、口腔闭合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皮下组织氧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压测定等检查,近年来又开展了呼吸中枢功能、呼吸肌功能、24小时哮喘动态监护、气道反应性测定和呼吸睡眠监测等。将中西医呼吸生理病理理论、中医药临床治疗技术与各项现代实验方法紧密结合,在中医药防治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流行性感冒和急性肺损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是“冬病夏治”、“冬令膏方”与 “扶正固本”调治的研究,中医特色鲜明,疗效显著。 ⑶在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中,本实验室利用胃肠道测压仪、24小时食管pH监测仪、体表胃电图以及超声多普勒、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多种胃肠动力研究设备和胃肠激素的检测,研究功能性胃肠病(重点为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的动力学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中医辨证的关系,了解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本质,丰富中医理论对其的认识,赋予其新的内容,建立有关胃肠动力障碍的现代中医理论、学说。 ⑷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变化的研究中,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病理学等方法技术,研究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及其相应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从抗胃粘膜损伤作用、抗Hp、调控癌基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探讨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作用机制、作用环节和作用途径。我们还总结了国家级名老中医杨继荪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经验,确立了益气健脾,滋肝补肾固其本,清热解毒祛其标的治疗原则,并由党参、白术、黄精、山茱萸、泽泻、蒲公英、半枝莲等中药组成胃尔康颗粒剂,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有较好的疗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癌基因过表达,抑制胃粘膜细胞过度凋亡,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等有关。   | |